除了原子弹轰炸外,还有一件事更没面子,日本人至今不愿回忆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9日又在长崎投下了一颗,原子弹的伤害巨大,造成大量平民和军人伤亡,日本承受不住,随后宣布投降。几十万的伤亡是日本人心里的痛,但其实除了被原子弹轰炸外,二战时期的日本还有一件事更没面子,他们至今都不愿回忆。
1945年8月8日晚23时,苏联按照《雅尔塔协议》相关规定,对日本宣战并出兵中国东北地区、日本所属的萨哈林岛(库页岛)南部和千岛群岛地区。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为止,在上述出兵地区,苏联红军共计俘获了60余万日本战俘。
8月23日,苏联国防委员会发布第9898号决议,宣布移送50万日本战俘到苏联各地从事劳动改造,其中30万人将被安置在西伯利亚地区。从1945年9月到1946年4月,苏联移送了50余万名日本战俘到苏联各地从事原木采集、矿藏采掘、铁路与公路修筑等各种形式的劳动利用。
展开剩余74%据后来返回国的日本战俘回忆:他们到达收容所是1945年11月,途中许多日本战俘都死于饥饿、劳累与疾病。在收容所里他们迎来了1946年,因为伙食太差、卫生状况恶劣,许多战俘便秘,身上生了虱子,霍乱和斑疹伤寒开始流行,夜里有人说呓语。情况最严重的时候,早上醒来,房间里的人会有四五个已经死去、变得僵硬。
后来日本人一直请求苏联能归还这批战俘,但因为是战败国的原因,苏联对日本的请求置之不理,直到英国和美国等其他国家的出面,苏联才答应把这些战俘归还。
归还战俘的过程也是一波三折,前后跨越了11年。
对于苏联而言,战后劳动力奇缺的窘境与日本战俘的集中性和易用性,是其征用日本战俘进行劳动利用的经济动机,而随着大部分战俘在1950年被遣返归国,利用剩余日本战俘在苏日关系正常化谈判中获取政治外交利益成为苏联政府的现实考虑,这也是日本战俘集中遣返历经两个阶段,前后跨越11年的根本原因所在。
另外,战后美国排除苏联独立占领日本、主导东京审判并按照自身意图改造日本的做法,引起了苏联的强烈不满。正因为此,苏联以日本战俘、要求审判天皇等为筹码,反制美国在日本影响力的扩张。
战后人道主义的兴起,1949年日内瓦关于战俘地位与待遇国际公约的通过,使得战俘问题不再仅限于作为双边或三边交涉议题,成了整个国际社会关注与推动解决的共同目标。不仅联合国对战俘问题表示关注,国际红十字会亦积极促进战后各国战俘遣返问题的解决,英国、澳大利亚等国也对苏联地区日本战俘问题表达了立场和关切。这使得辖有大量外国战俘(包括日本战俘)的苏联背负了一定程度的国际压力。
日本在苏联地区日本战俘归国问题上,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只能按照苏方的意图和步骤进行应对。1948年3月20日,芦田均在就任日本首相的施政演说中则说道:“我国的现状,犹如在暴风雨中逐流的破船一般,唯一的出路就是大家齐心协力救急共存。”这种面对苏联地区日本战俘问题的窘迫感与无力感,弥漫在整个日本社会之中。
日本战俘归还的问题这么难解决,其实是因为其中掺杂了苏日双方历史积怨。对于苏联而言,1905年日俄战争的失败,苏联内战期间日本出兵远东地区进行武装干涉,1931年以后苏日直接武装冲突,以及日本731 秘密部队用包括苏联人在内的多国人员进行生化试验,都是伤害苏联、激起苏联憎恨日本的原因。
正因为如此,斯大林在1945年9月2日庆祝战争胜利的讲话中以向日本复仇成功的口吻谈道:“但是,1904年日俄战争时期俄军的失败,给人民留下了沉痛的回忆。那次失败是我国的一个污点。我国人民相信,总有一天日本会被打败,污点会被清洗,并且等待着这一天的到来。我们这些老一辈的人等待这一天,已经等了40年。而这一天终于到来了。今天,日本承认自己已被战败,并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了。”斯大林的这种对日心态,可以说是促成其扣押日本战俘的心理动机,也是造成战后苏日长期纠葛于战俘问题与北方四岛争端的内在原因之一。
对于日本人来说,这段经历是非常丢脸的,所以他们至今都不愿回忆。
发布于:天津市